从国内微型SAR发展水平上看,雷达分辨率和作用距离等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与国外最先进的NanoSAR相当。但在质量功耗上,受制于国内射频和数字小型化、低功耗工艺技术的限制,芯片化技术发展相对滞后,与国外先进系统的质量功耗相比仍有提升空间。
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合成孔径雷达的研制工作。80年代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制成 功了分辨率为10mx10m的机载SAR实时成像系统,其后又相继研制成功了多极化机载SAR系统、 分辨率为3mx3m的L波段机载SAR系统、分辨率优于1m的X波段机载SAR系统(可工作在条带、聚束两种模式)。
Ku波段微型SAR获取的某大桥(0.3mx0.3m)
中国科学院电子所,2010年率先成功研制出了质量为1. 8kg的首套Ku波段微型SAR系统,并实验成功,获得了0.5m分辨率的微型SAR图像;2011年又研制成功了国内首套Ka波段微型SAR系统,并获得了0.15m分辨率的SAR图像。
近十年,国内SAR技术得到跨越式发展,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合成孔径雷达, 频段覆盖了P波段,L波段,C波段,X波段,Ku波段,8mm波段直到3mm波段,包括具有集中发射和有源相控阵等多种实现方法,可以满足二维成像、三维测绘、极化分类等多种应用需求。
Ka波段微型SAR获取的某村庄(0.15mx0.15m)
国内雷达系统从单一频段、单一极化、单一模式,逐渐向多频段、多极化、多模式、多维度、定量化的方向发展。
在微小型SAR方面,国内也紧跟国际研究热点,多家科研院所及高校纷纷展开了对微小型SAR 技术的研究工作。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4研究所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、国防科技大学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北京理工大学、 电子科技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近年来对微型SAR技术进行了较为深人的研究,在FMCWSAR成像理论探索、技术分析、实验论证和系统研制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。
由于起步较晚,当前国内微型SAR的功能模式相对单一,主要以单波段、单极化条带工作模式为主,微型姿态测量、伺服等技术与国外差距较大,因此数据获取和处理的能力、效率较低。对比国内外微型SAR的发展现状和趋势,不难得出未来我国无人机载微小型合成孔径雷达发展的启示。
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(雷达通信电子战)